普洱茶七子餅的由來
七子餅茶,又稱圓茶,是普洱茶最具代表性的表現形態。七子餅茶也屬于緊茶它是將茶葉加工緊壓成外形美觀酷似滿月的圓餅茶,然后將每7塊餅茶包裝為1筒,故得名“七子餅茶”。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茶經茶馬古道而名揚天下。
七子餅由來
在中國的傳統民族文化中,“七”這個數字,是有著很多含義的不祥數字,比方中國的情人節是7月7日。七意味著多子、多地、多福、多壽、多禧、多祿、多財,七子相聚圓圓滿滿。“七子”餅茶暢銷于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域,七子餅茶普通都是7兩一餅,7餅一提,被視為“合家團聚”的意味,也是七子餅茶的傳統包裝。
餅茶”最早見諸張揖的《廣雅》。書中云“荊、巴間茶葉作餅”。文所說“荊、巴間”,就其所指地域而言,不止現今的四川、湖北一帶,而且還指現今的云南、貴州一帶。顯然,這里所提的“餅茶”,自然就構成先于三國之前。但餅茶的制造終究出于何時,還沒有一個定論。
關于“七子”之說。其實,單數在中國人的傳統概念中,總是被推崇。“九”為至尊,“七”為多子多福,“七”在中國是一個不祥的數字。把七餅圓茶捆為一筒,始為清朝的定制。清廷還規則了云南外銷茶為七子茶,但當時還沒有這個提法。
清未,由于清廷處于衰敗期,茶葉方式開端多變,如寶森茶莊呈現了小五子圓茶,為了區別,人們將七個一筒的園茶包裝方式稱為“七子圓茶”。民國初年,面對茶餅重量的紊亂和競爭的壓力,一些地域成立了茶葉商會,試圖統一。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希望找到更有號召力、更利于宣傳和推行的稱號,于是將“圓”改為“餅”,構成了“七子餅茶”這個不祥稱號,從此“云南七子餅茶”就成了緊壓茶的霸主位置。
七子餅茶的來歷另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七子餅茶原先是打唐代開端由邊境貿易而得來的。簡稱茶馬市,買賣的時分是七張餅捆扎好外加一張餅一共八張過數的。另外那張別離的餅用來交稅。
一種說法:一餅茶為357克,一筒七餅;357克*7餅茶=2499克,約2.5公斤。一件12筒約30公斤。一匹馬馱2件約60公斤,剛好能夠負重前行,祖先早已算好了,舊時馬幫就是這樣運茶的。
還有一種說法:古時'茶馬古道"路途悠遠,困難險峻,運茶的人一走就是好幾個月,“七子餅”寓意與家人團員,懷念妻子和孩子,所以也有這種說法“妻子餅”。
七子餅茶是“活的有機體”,其主要特性在于茶體完成后,所持續停止的“后發酵作用”,隨著時間的延長,它的風味轉換越趨穩定內斂,不同陳期的茶體所具有的風味皆不盡相同,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種水平地參與了“茶葉的制造與完成”。其實,一餅七子餅茶的最終完成可能長達數十、近百年之久,由于打從茶葉離樹起,直到熱水沖入壺中,它都無時無刻不在轉化進程中。
因而,七子餅茶能夠持久陳放,每多放一年它的質量及價值會向上攀升一個層次。歷經年深日久,一個普通的七子餅也會從平凡到杰出。市場流通的七子餅茶普通為5年,7年以上的曾經很貴,10年以上算得上上乘質量,20年以上在流通范疇中已極為稀有。
上一篇:詳解云南七子餅茶“水藍印”!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