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藍印七子餅,竟有這4種缺點!
水藍印七子餅來自鳳山鳳慶,被評價為“七子餅中的佼佼者”,是鳳慶茶的代表作。但我們也必需供認,水藍印七子餅是有其缺陷的。
以下,就由國度高級評茶師、旗艦店“普洱藏家”掌柜魯文鋒先生,就為大家講講水藍??!
魯文鋒教師自1998年進入普洱茶范疇,師從白水清先生,歷年收藏了清末百年宋聘、1890年向質卿貢茶、1952年紅印圓茶等古董茶,往常將多年研討老茶經歷,整理發布在工-眾-號:普洱藏家,與茶友分享。
▲魯文鋒(右)與師父白水清(左)
一、水藍印七子餅的缺陷
1、采用灌木茶原料
早年的福祿貢茶選用的茶菁屬于野生喬木的茶樹,并且是茶樹、樟樹混生,水藍印七子餅的茶菁則是新的灌木茶園,茶園中能否種植樟樹也是值得疑心的。
如何分辨一餅茶選用的是高大的喬木茶樹還是低矮的灌木茶樹呢?
個人有一個辦法提供應大家參考:我們能夠從沖泡過的茶葉枝條來判別,這與采收辦法有關。
由于早期喬木茶樹長得相當高大,因而不太可能用機器采收,采收的人都是背著籮筐,爬上階梯,用手將茶葉一葉一葉摘下來的,因而除了茶葉葉面比擬完好之外,茶葉枝條的端點會呈現不規則的撕裂狀。
▲鳳山喬木茶山
反之,后來的灌木新茶園大多采用機器大量采收,這種理平頭式的切削,招致茶葉容易破碎,枝條的末端則被刀鋒齊平切斷。福祿貢茶與水藍印七子餅沖泡過后的茶葉葉底,就明顯存在這種差別。
2、茶樹年齡不夠
茶葉質量的差別,除了種類不同之外,主要問題并不是喬木、灌木的區別,而是茶樹自身年齡的問題。舉個例子,十七歲的青少年和四十歲的成熟中年人,氣質風度、言行舉止就是不一樣。
換句話說,我們是不應該等待以灌木茶園為茶菁的水藍印七子餅有太多“老成”的表現,這對普洱茶而言,最顯的差別就在于茶葉自身茶氣的強弱。
因而似乎不用等待水藍印七子餅繼續陳放二十年后,會有今天福祿貢茶一樣的表現,由于先天體質就有差別了。
▲灌木茶園
3、制造方式的改動
其次是制造方式的改動。這一點固然無法舉出實踐的證據證明福祿貢茶和水藍印七子餅之間的制造方式不一樣,不過后者從萎凋、殺菁、揉捻、蒸壓的整個過程能否照舊“遵照古法”?這也是值得考慮的。
而整個制造過程能否招致茶質受損也不無疑慮。
換句話說,那些上好的普洱茶之所以成為上好的普洱茶,是由于具備了在陳化過程中所需求的某種質量,這種質量在制造方式改動的狀況下,能否也遭到了某些影響?
▲七子水藍印包裝
4、拼配茶菁不夠地道
再者,水藍印七子餅的茶菁似乎不如福祿貢茶來得地道,也就是說可能摻雜了鳳山以外茶區的茶菁。
理由有二:一是沖泡過后,葉底的顏色深淺不一;
▲葉底
其次,畢竟水藍印七子餅照舊放著“勐海茶廠出品”的內飛,換句話說,它不是在鳳山、鳳慶消費的,而是將茶葉運送到勐海茶廠來加工,因而也就不能保證沒有摻入其他茶區的茶葉。
但這并不是說水藍印七子餅的茶菁不好,由于所謂的其他茶區的茶葉也很可能來自六大茶山。
▲七子水藍印茶餅
二、水藍印七子餅的樟香問題
最后來談帶有樟香的問題。其實就個人的觀念而言,樟香的有無并不一定是品鑒普洱茶好壞的絕對規范,毋寧說是帶著“表示”的涵義。
理由是一切號字級、印字級普洱茶的茶菁,其來源茶樹的周圍簡直都混生著樟樹,因而根氣相通,使得茶葉也帶著樟香。
但是關于沒有混生樟樹的茶園,一定沒有一流質量的茶樹,所以一餅普洱茶的好壞,最終的判別應該還是茶樹自身種類的好壞。
▲七子水藍印包裝
水藍印七子餅則是在第二、三泡后,逐步會從苦味轉成淡淡的青樟香。
假如要問,為什么新的灌木茶園所產的茶葉也會有樟香,我們揣測,可能是這塊土地上原先是茶樟混生的樹林吧!老樹被砍掉之后,樹根還留在土里,新茶樹吸收了舊樹根中的氣息,才留下了淡淡的青樟香;
或是茶菁中有局部是來自茶、樟混生林。此外,有些灌木茶園為了要使茶性質量優秀,也在茶樹中間種了樟樹。
▲茶樹樟樹混生林
三、沖泡水藍印七子餅的秘訣
由于鳳山茶菁特有的苦底,沖泡水藍印時需求一點小技巧。
通常茶葉不需求放置太多,以三杯的規范壺為例,茶葉鋪滿壺底即可。
第一泡依個人愛好而定,有的人習氣直接喝,也有人將第一泡的茶湯拿來溫杯、溫壺。
▲七子水藍印茶湯
不過無論如何,記住要快沖快倒,第二泡也一樣,最好不要超越五秒就完整倒出,否則苦味過重,會影響之后品飲時的味覺。
假如前兩泡可以快沖快倒,那么第三泡起,茶湯就會逐步放出淡樟香味,令人清新神怡。
倉儲良好的水藍印相當耐泡,約可沖七、八次,茶湯的滋味才逐步轉成草味,而且沖泡技巧控制得好的話,茶湯還有一種蔗糖的甜味,一如福祿貢餅。
▲福祿貢餅
當然優質的茶壺與水質照舊是沖泡一壺好茶的必備前提。
行筆至此,水藍印七子餅曾經引見得差不多。假如你有幸珍藏有一餅七子餅水藍印,請珍惜,請收藏!
下一篇:大黃印七子餅怎么樣?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